中国的文史资料选编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期,这一工作的开展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鼓励文化艺术和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协组织开始着手收集整理旧政权时期的各种文献档案,特别是那些反映近现代历史的珍贵材料。
1959年,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了一个有关编写文史资料的工作座谈会,正式拉开了文史资料选编工作的序幕。最初,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总结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因此,选编的内容多以回忆录、口述历史等形式为主,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随着选编工作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参与到其中来,他们提供了大量的个人经历和历史见证,使得文史资料选编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也日益丰富。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文史资料选编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显著增加,而且在质量上也得到了提升。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将领和文化名人纷纷撰写回忆录或提供相关资料,丰富了文史资料的内涵。
时至今日,文史资料选编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历史文化工程,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精心挑选的材料,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对于深化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文史资料选编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正能量。